語音播報
鋰氧氣電池是利用鋰金屬和空氣中的氧氣實現化學能-電能直接轉換的清潔儲能體系。根據鋰金屬質量計算的二次鋰氧氣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達11400W·h/kg,接近汽油的能量密度(13000W·h/kg),這是將其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研究驅動力。如果計入來自于空氣反應物氧氣的質量,其理論能量密度為3505W·h/kg(Li2O2),實現的能量密度預計可達600W·h/kg以上,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可使一次充電續航里程達到500~800km,可作為實現我國提出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發展目標的重要的電化學儲能體系??諝庹龢O對鋰氧氣電池的性能起到關鍵作用,但其穩定性差和能量效率低的問題亟待解決。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濤團隊在空氣正極結構設計和催化調控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基于“金屬納米鉆”技術制備出嵌合納米金屬釕的自支撐碳基空氣正極。研究團隊通過精確控制金屬催化劑在碳載體中的嵌入位置,可控調節了碳與金屬催化劑的接觸界面及嵌合催化劑的電子結構。研究通過同步輻射及第一性原理計算驗證了碳微米管和釕顆粒間存在著明顯的電荷轉移,局部嵌入的納米釕顆粒表現出梯度催化特性。將該材料用于鋰氧氣電池空氣正極,可調控空氣正極的放電產物形貌,在不同放電深度下得到納米片及薄膜-環狀產物復合的放電產物。此空氣正極在3500mAh/g的大容量循環中實現了較高能量效率(≥ 80 %)。該成果突破了空氣正極單一固相催化劑ORR和OER催化活性難以兼顧的瓶頸,為鋰氧氣電池的空氣正極設計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以Chimerism of Carbon by Ruthenium Induces Gradient Catalysi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被選為Hot Topic: Carbon, Graphite and Graphene,該成果已申請一項國家發明專利。
“金屬納米鉆”是該團隊提出的一種金屬輔助化學刻蝕技術。針對碳載體中孔結構難以精確調控的難題,該團隊提出將金屬催化劑與碳活化結合的構想,通過引入非貴金屬(如鎳)或貴金屬(如釕),一方面,可實現對SP2/SP3碳材料進行催化刻蝕,得到從介孔到大孔的分級多孔碳載體;另一方面,通過調控碳載體中嵌入的納米金屬的位置,制備出一體化的碳/限域金屬催化劑復合材料。相關研究成果以Metal nano-drills directionally regulate pore structure in carbon為題,發表在Carbon上,該成果已申請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高新技術領域項目、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基金等的支持。
“金屬納米鉆”示意圖 釕局部嵌入碳復合材料的光譜及電荷轉移示意圖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