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王明偉/楊德華團隊、徐華強/趙麗華團隊攜手蔣華良/程曦團隊,在PNAS上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Molecular insights into differentiated ligand recognition of th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2。這篇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Robert J. Lefkowitz主審的直投(PNAS Direct Submission)論文首次報道了人源甲狀旁腺激素受體2(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2,PTH2R)與其內源性配體和Gs蛋白復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PTH2R的配體選擇性、拮抗作用及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為相關新藥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PTH2R是B1類G蛋白偶聯受體家族成員,由550個氨基酸組成,主要分布在腦部,參與疼痛傳導、傷口愈合和機械感知。PTH2R也可調控鈣離子轉運,改善角質細胞分化,是Darier病和Hailey-Hailey病的潛在治療靶點。PTH2R和甲狀旁腺激素受體1(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1,PTH1R)的天然配體包括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肺漏斗肽39(Tuberoinfundibular peptide 39,TIP39)和甲狀旁腺激素類似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eptide,PTHrP)。PTH2R可被TIP39和PTH識別,而PTH1R只能被PTHrP和PTH激活。
該團隊此前解析了PTH1R與長效甲狀旁腺激素(Long-acting parathyroid hormone,LA-PTH)復合物的三維結構,發現了PTH1R胞外側結構域極具靈活性,但PTH2R和PTH1R特異性識別內源配體的分子機制尚不明了??蒲腥藛T經過前期載體篩選和應用NanoBiT系連技術,獲得了顆粒均一且性狀穩定的高質量蛋白復合物。研究人員借助上海藥物所300 kV冷凍電鏡拍攝的清晰圖像和后繼單顆粒三維重構,獲得了分辨率為2.8埃的TIP39-PTH2R-Gs三元復合物的立體結構(圖1)。
研究揭示,PTH2R內源配體TIP39呈現兩親性α螺旋,羧基端與胞外結構域作用,氨基端則插入受體跨膜結構域。與以往已解析的B1類GPCR結構不同,TIP39末端氨基與自身氨基酸殘基以氫鍵方式形成閉合環狀結構,較深地插入至跨膜結構域(圖1)。與PTH1R相比,PTH2R的第一跨膜螺旋更長,向受體中心彎折,且第一跨膜螺旋與TIP39相互作用(圖2),這或是PTH2R選擇性識別配體的結構基礎。分子動力學模擬和點突變實驗證明,PTH2R的Y318
5.39b、K197
2.67b和R305
ECL2參與配體的特異性識別(圖2)。截短TIP39的氨基端則使之成為PTH2R的拮抗劑即TIP(7-39)。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果表明,TIP(7-39)與PTH2R相互作用導致第六跨膜螺旋彎折的角度相比全長TIP39所引起的彎折角度小,從而解釋了TIP(7-39)拮抗作用的分子機制?;赥IP39-PTH2R-Gs復合物結構,引入導致生長發育遲緩的G258D突變,分子動力學模擬發現該變異受體胞內側疏水作用被破壞,與G蛋白結合能力減弱,點突變實驗也佐證了這一結論?! ?/div>
該研究成果的第一完成單位是上海藥物所,華中科技大學和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等參與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和諾和諾德-中科院研究基金等的資助。
圖1 TIP39激活的PTH2R與Gs蛋白的冷凍電鏡結構。左:TIP39-PTH2R-Gs復合物結構,右:TIP39與PTH2R結合模式
圖2 PTH1R和PTH2R特異性識別配體的分子基礎。上:PTH2R結合TIP39與PTH1R結合LA-PTH的構象比較,下:配受體作用模式圖
北京時間8月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王明偉/楊德華團隊、徐華強/趙麗華團隊攜手蔣華良/程曦團隊,在PNAS上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Molecular insights into differentiated ligand recognition of th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2。這篇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Robert J. Lefkowitz主審的直投(PNAS Direct Submission)論文首次報道了人源甲狀旁腺激素受體2(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2,PTH2R)與其內源性配體和Gs蛋白復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PTH2R的配體選擇性、拮抗作用及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為相關新藥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PTH2R是B1類G蛋白偶聯受體家族成員,由550個氨基酸組成,主要分布在腦部,參與疼痛傳導、傷口愈合和機械感知。PTH2R也可調控鈣離子轉運,改善角質細胞分化,是Darier病和Hailey-Hailey病的潛在治療靶點。PTH2R和甲狀旁腺激素受體1(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1,PTH1R)的天然配體包括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肺漏斗肽39(Tuberoinfundibular peptide 39,TIP39)和甲狀旁腺激素類似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eptide,PTHrP)。PTH2R可被TIP39和PTH識別,而PTH1R只能被PTHrP和PTH激活。
該團隊此前解析了PTH1R與長效甲狀旁腺激素(Long-acting parathyroid hormone,LA-PTH)復合物的三維結構,發現了PTH1R胞外側結構域極具靈活性,但PTH2R和PTH1R特異性識別內源配體的分子機制尚不明了??蒲腥藛T經過前期載體篩選和應用NanoBiT系連技術,獲得了顆粒均一且性狀穩定的高質量蛋白復合物。研究人員借助上海藥物所300 kV冷凍電鏡拍攝的清晰圖像和后繼單顆粒三維重構,獲得了分辨率為2.8埃的TIP39-PTH2R-Gs三元復合物的立體結構(圖1)。
研究揭示,PTH2R內源配體TIP39呈現兩親性α螺旋,羧基端與胞外結構域作用,氨基端則插入受體跨膜結構域。與以往已解析的B1類GPCR結構不同,TIP39末端氨基與自身氨基酸殘基以氫鍵方式形成閉合環狀結構,較深地插入至跨膜結構域(圖1)。與PTH1R相比,PTH2R的第一跨膜螺旋更長,向受體中心彎折,且第一跨膜螺旋與TIP39相互作用(圖2),這或是PTH2R選擇性識別配體的結構基礎。分子動力學模擬和點突變實驗證明,PTH2R的Y3185.39b、K1972.67b和R305ECL2參與配體的特異性識別(圖2)。截短TIP39的氨基端則使之成為PTH2R的拮抗劑即TIP(7-39)。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果表明,TIP(7-39)與PTH2R相互作用導致第六跨膜螺旋彎折的角度相比全長TIP39所引起的彎折角度小,從而解釋了TIP(7-39)拮抗作用的分子機制?;赥IP39-PTH2R-Gs復合物結構,引入導致生長發育遲緩的G258D突變,分子動力學模擬發現該變異受體胞內側疏水作用被破壞,與G蛋白結合能力減弱,點突變實驗也佐證了這一結論。
該研究成果的第一完成單位是上海藥物所,華中科技大學和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等參與研究。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和諾和諾德-中科院研究基金等的資助。
論文鏈接
圖1 TIP39激活的PTH2R與Gs蛋白的冷凍電鏡結構。左:TIP39-PTH2R-Gs復合物結構,右:TIP39與PTH2R結合模式
圖2 PTH1R和PTH2R特異性識別配體的分子基礎。上:PTH2R結合TIP39與PTH1R結合LA-PTH的構象比較,下:配受體作用模式圖
打印
責任編輯: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