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近日,《古脊椎動物學雜志》(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李強研究團隊關于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古近紀豫鼠新種的研究成果。
豫鼠屬(Yuomys)是一類具有豪豬類型的頭骨和松鼠類型下頜的嚙齒動物,屬于嚙齒目梳趾鼠超科?,F生的梳趾鼠類物種多樣性較低,僅有4屬5種,且地理分布上局限于北非和東非;梳趾鼠類化石種類的多樣性則較高,已知的至少有37屬,在始新世至中新世(約5600—530萬年前)廣泛分布于舊大陸。自古脊椎動物學家李傳夔于1975年依據河南澠池的化石標本建立豫鼠屬以來,該屬的材料不斷被發現并報道。目前,已知豫鼠分布于中國的北方和西南地區的12個地點,共有9個種和少量未定種,時代集中出現在中始新世早期到晚期,通常被視為中國古近紀哺乳動物地層年代約束的標準化石之一。
研究團隊在調查鄂爾多斯盆地西緣沉積發育和六盤山構造隆升的過程中,從寺口子組-清水營組地層中發現了新的豫鼠化石標本。新發現的豫鼠化石是已知所有豫鼠種類中個體最大、齒冠最高、齒尖齒脊最粗壯的一個種,命名為粗壯豫鼠(Yuomys robustus)。該新種的牙齒特征具有明顯的進步性,表明它的時代應該屬于晚始新世(約3800—3400萬年前)。與粗壯豫鼠相同的層位還發現安氏脊齒鼷鹿類,該化石的大小和形態上與蒙古阿爾丁鄂博地點的安氏脊齒鼷鹿(Lophiomeryx angarae)幾乎完全一致。蒙古阿爾丁鄂博動物群的時代通常被認為是晚始新世,安氏脊齒鼷鹿在寺口子組-清水營組地層的出現,進一步說明該套地層存在晚始新世化石層位。
此外,團隊還系統厘定了前人報道過的豫鼠屬化石,詳細修訂了豫鼠屬的屬征及其模式種——豚豫鼠(Yuomys cavioides)的種征。研究團隊試圖估算豫鼠的體重,根據經驗公式計算,豫鼠的體重可能在485—880克之間,介于現生的鼢鼠(Myospalax)和巨松鼠(Ratufa)之間。通過將粗壯豫鼠新種與其他已知的豫鼠種類進行比較,從中始新世早期到晚始新世,豫鼠屬呈現出頰齒逐漸增大,齒冠高度增加,體重增長的演化趨勢。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B類)及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STEP)的支持。
粗壯豫鼠上頜骨化石的CT三維重建圖(鞏皓供圖)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